2)第十三章 残酷巷战_抗战之物流传奇免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便,很多情况下部队战斗队形被割裂,只好分散成各个单元独立作战。

  其二,是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强。由于没有一条清晰的战线,敌我混杂,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胶着状态,而进攻一方在明处,抵御一方躲在暗处,则更增加了巷战这种军事行动所具有的难度和风险。

  而高大的建筑物和构筑在地下的掩体正是藏匿狙击手的好地方,“在别人向你射击前,你根本不知道敌人是谁,子弹来自何处”。出其不意的伏击与防不胜防的狙击,常常使进攻者胆颤心惊,陷入惊惶不安的恐惧魔影中而不能自拔。

  巷战对于国*军来说,并不熟悉,而日军对于巷战也并不擅长。或者可以这么说,巷战对任何一支现代化军队来说都是噩梦,因为两军交织在一起,视野受阻,重火力全部派不上用场。人拼人,轻武器对轻武器,谁的人多,地形熟悉工事巧妙就占优势。

  即便是在后世武器大大进步了,巷战依然残酷而血腥,防守一方依然有利。以格罗兹尼巷战为例,据统计这是越战以后最残酷最血腥的巷战。俄罗斯军队与车臣非法武装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先后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爆发两次较大规模的巷战。

  因为格罗兹尼当初建城时即是按照作战要塞的要求来设计,故而城内堡垒星罗棋布,密如蛛网。俄军入城恍若进了迷宫,摸不着北,空有优势武器和装备却无从发挥。而车臣武装的狙击手却可以凭借熟悉的地形,藏在暗处像练习射击一样,逐一射杀目标。

  一九九五年第一次巷战结束时,据说突入该市的俄军一个千余人的团,仅剩一名军官和十名士兵活着离开。

  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发生在一九九九年,俄军更是尸横遍野,一千多名士兵死亡,甚至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狙击手射杀。这个弹丸小城,成为俄罗斯军人心中永远的痛。

  从上述所叙来看,国*军在巷战中凭借着顽强和人数上的优势,还能与日军激烈战斗,反复争夺。但整个大局的逆转却不在这片战场,而是在外围,在鬼子行将登陆的金山卫。

  沈宸拉动枪栓,退壳上弹,瞄准了鬼子,射出必杀的一枪。血在她的身子里变成了流动的火炭,瞄准击发拉枪栓再瞄准再击发再拉枪栓

  杀戮的快感也抵不过对战局逆转的担忧,但沈宸知道她现在除了多杀鬼子,并不能改变什么大局。人微言轻,谁会相信她所说的呢?

  况且,沈宸对国*军的指挥官越来越感到失望。他们的能力实在是够呛,却还刚愎自用,不懂变通。

  在战场上见过中国士兵战斗的人,谁也不会怀疑他们的勇敢。但指挥官却在无益地浪费这种勇敢,使旁观者为之伤心。

  淞沪会战的总指挥是张治中,但他是以政治头脑而不是军事才能著称。将部队逐次投入的人海战术可能是来源于中国落后的内战实践,是缺少重武器运输车辆和现代化装备的中国*军队的传统战术。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