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9章_流血的仕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庞煖自恃名将,骄纵一如廉颇,又兼大军深入燕境,燕军羸弱,不能抵抗,燕国似乎旦夕可下。灭国之功,对任何一个将领而言,都是一种终极诱惑。于是,庞煖违抗王命,拒不回师,攻燕更急。他也知道,身后的赵国正在经受秦军的攻击,不过,他愿意赌上一把,看谁的攻击速度更快。

  庞煖这边,的确是一路势如破竹,然而,秦军那边的进展,却也一点都不慢。

  当庞煖攻下燕国勺梁时,王翦军攻下了赵国的阏与、轑阳。

  当庞煖攻克燕国的釐时,桓齮与杨端和军攻取了赵国河间六城。

  当庞煖攻克燕国的阳城时,桓齮军又攻取了赵的鄴和安阳两城。

  如此一来,庞煖不敢再赌下去了,急忙回师南援,然而为时已晚。在秦军的顽强抵抗下,庞煖收复失地的悲壮努力,只能以失败告终。

  光从抽象的文字叙述上,我们可能无法具体感受到秦国的战果。只有翻开地图,我们才会意识到秦国的战果究竟有多辉煌。秦国得到了阏与、轑阳,便完控制了邯郸西边的漳水流域。得到了河间六城,则河间各城也部归秦所有。得到了鄴和安阳,则秦之兵锋,距邯郸已仅百余里。经此一战,赵国的西面、南面、东面出路都已被秦封锁,可以说,赵国从此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只能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注。)

  赵国之败,庞煖难逃其咎。一代名将,从此被废而不用。处置完庞煖,赵王偃仍义愤难平。他是有大志气的,他本打算利用秦国的力量,吞并燕国,从而强盛赵国,积蓄力量,以便日后和秦国争霸天下。不成想,便宜没占到,反而地削兵辱,蚀了老本。他不能原谅自己,他必须惩罚自己。自宫还是自刎,这是一个问题。

  秦赵之战,也给当时的国际形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赵国本是合纵的首倡者,却率先背叛合纵,攻打同盟的燕国。且不说燕国恨之入骨,即便是齐、楚两国,也不敢再相信赵国。赵国之形象一落千丈,从此为国际孤立。相比较而言,秦国的行为虽然也不地道,但比起赵国的背信弃义,反而更容易被原谅一些。

  在深深的懊悔和自责中,不多久,赵王偃便郁郁而死,其子迁即位为赵王。

  嬴政十一年,天下大事,大体如上。

  注:手头资料有限,看到的地图也比较简略,可能会有错误。

  第两百一十八部分

  嬴政十二年,有一个人重又走入我们的视线。

  这个人,就是久违了的吕不韦。

  犹记得,仅仅两年之前,吕不韦还在作着大秦的相国,权势显赫,雄视天下。只因牵连嫪毐谋反,险些丢了性命。好在嬴政念他奉立先王之功,加上为他说情者众多,这才格外开恩,只是免去其相国职务,逐回封国河南。

  曾经不可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