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2章 痴迷百工宋应星_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途,先是担任袁州府分宜教谕。

  明末县学教谕很清闲,他依旧有大量时间读书,乃至编写著作——《天工开物》等相关文章,大部分便是在这一阶段书写与刊印的。

  崇祯十一年,他因政绩优异,升任浙江汀州府推官。他在任上不过两年,便因不喜官场昏暗,辞官归乡。

  历史上,宋应星会在明年再次被明廷征辟,担任凤阳府亳州知州,并在崇祯十七年初再次辞官归乡。

  明亡后,宋应星一直隐居不仕,据说活到八十岁才去世。

  感觉到刘升打量的目光,宋应星心里略有些忐忑。

  因为他完全想不明白,这位已坐拥七省之地,将替代大明改朝换代的开国之君,为何会知道他的名字,又为何会专门下旨征召他到南京来。

  毕竟他此前只是个举人,屡试不第,后来虽然踏入仕途,却也只是官至一府推官而已。

  既无文名,又无官声。

  在江西仕林中即便与兄长一起有点薄名,其他士人谈论起他来,也常耻笑他沉迷于百工百艺等奇技淫巧之道。

  便是他自己,也自认为胸无大志,与贤才名士扯不上半点关系,实在不知这位大崋乾元皇帝召他何用。

  “听说宋先生编写了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书籍,专门记载农、工等百工技艺?”

  宋应星听了微愣,但还是点头道:“是。”

  这时,刘升拿起一本书,正是市面上流传的《天工开物》,语气温和带着喜悦地道:“此书,在朕看来,要比很多科举文章乃至经典注释都有价值。可惜市面流传稀少,将来或有失传之忧。”

  听到刘升这发话,宋应星先是一阵欣喜,随即便有点惶恐了,道:“不过是本记载工艺的杂书,实在当不得陛下如此夸奖。”

  “如何当不得?”刘升正色道,“宋先生可知我大崋军队自建立以来,为何强过明军、闯军甚多,屡战屡胜?”

  宋应星道:“应是足兵足饷,赏罚分明之故。”

  “足兵足饷、赏罚分明是必须的,除此外,朕还设立军政员一职,教导将士识字学算,知晓道理。另外,自我军建设以来,一直都很重视军备。

  无论是火绳枪、手榴弹,还是陆军炮以及一些刀刃甲胄,皆堪称当今天下一流。

  因为做到了这三点,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前两点就不说了,若是第三点少了,让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对抗敌人的坚甲利刃、火枪大炮,恐怕也未必能胜吧?

  那么要如何做到使我军军备比敌人军备更好,乃至更多更便宜呢?我想这就需要重视百工之道了。这其中的道理宋先生应当是认可的吧?”

  听此,宋应星顿生知己之感。

  事实上,他虽受当世观念影响,认为百工技艺乃小道,却从不认为这些是无用的奇技淫巧。

  他若这么想,就不会数十年呕心沥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