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3章 广州易帜!_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谈到这个话题,沈犹龙却摇了摇头,“广东各地百姓时有举事,可不止是因为官府收取重税。

  还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宗族盘根错节,官府力量根本难以触及乡野。

  另外,随着人丁滋长,汉民、山民(代指少数民族)之矛盾,主客矛盾亦日益严重,难以调和。

  即便是由大崋来治理广东,恐怕也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陈子龙道:“昔日我也不认为大崋与大明有什么不同,甚至认为崋军与李闯等流寇差不多。

  可当成为俘虏,在崋军督管下做了一个多月的苦役,我便明白,当今大崋天子治军、治民之理念确有不同寻常之处。

  沈公可能想象,晚辈和许多大明官兵在成为俘虏后,虽为苦役,却并没有被虐待,甚至还有崋军中的军政员来给俘虏们讲故事,教他们识字学算?

  沈公又能否想象,崋军在当地修桥铺路、修整沟渠河流,征发徭役甚少,即便是有,不仅管饭,还会补贴一些钱粮?”

  沈犹龙听了稍稍沉默。

  随即道:“你说的这些,也算是我愿意带领广东易帜降崋的一部分原因。但有些事你还不懂——大崋如今治理地方之法太过慷慨,只怕难以持久;他日若再变用大明旧法,百姓定更加难以接受,也许到时又是遍地狼烟。”

  陈子龙有点激动的道:“或许大崋天子治理之法有些疏漏,但善待百姓之心无疑是好的。况且,正因如此,沈公不正应该入大崋辅佐天子,令天下真正长治久安吗?”

  沈犹龙还想再说什么。

  家仆却来禀报,说夏允彝、楚淮来了。

  他于是让两人进来。

  夏允彝是沈犹龙松江同乡。

  至于楚淮,却是大崋讯风卫营军政员,亦是讯风卫参与劝降沈犹龙的明面人物。

  “沈公。”

  两人进来后向沈犹龙拱手行礼。

  沈犹龙微微点头,先前的忧郁之色却是隐去了——他曾受陈子龙父亲恩惠,与陈家算是世交,视陈子龙为子侄辈,才会在其面前流露内心情感。

  在夏允彝、楚淮面前,他则下意识保持“公事公办”的样子。

  “两位有何事?”

  只有二十几岁的楚淮微笑着道:“在下是特地来通知沈公,永兴侯(李定国)已经从清远领兵南下,明日便可抵达广州城下,接手城防。

  另外,还请沈公书信一封,协助我大崋劝降萧奕辅。”

  沈犹龙微微皱眉。

  李定国领兵来接手广州城是约定好的事,他并不意外。但大崋让他书信劝降萧奕辅,他却有些不乐意。

  他道:“我和萧奕辅并无交情,甚至都不曾见过面,如何劝降他?”

  楚淮依旧一脸的微笑,“沈公无需用交情劝降,只需晓以大义即可。沈公与其同为一省巡抚,想必能将易帜降崋的意义说得更明白。”

  其实,就像劝降沈犹龙一样,大崋在劝降萧奕辅之事上是从多方面着力。

  让沈犹龙这位大明的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写劝降信是一方面,此外,讯风卫还会找到萧奕辅在东莞的亲友帮忙写信劝降。

  多管齐下,萧奕辅必能有所触动。

  再加上杨和庆率领第一师等数万大军将发兵福建,进行军事威压,相信萧奕辅也会如沈犹龙一般,做出正确的选择。

  沈犹龙微皱着眉头盯了楚淮好一会儿,见楚淮既无躲闪之意,又无逼迫之势,而是一副坦然无比的样子,他不禁叹了口气,道:“也罢,一封书信而已,我写便是,只期望真能起几分作用。”

  ···

  一天多的是时间很快过去。

  李定国率领第三师来到了广州城外。

  因为沈犹龙早就通过督标掌握了广州城防,因此常备军第三师很顺利地接掌了广州城。

  乾元元年九月二十八,广州城正式易帜,归大崋治下。

  沈犹龙之前担心有人作乱,一直隐瞒着此事,所以,直到瞧见大队崋军入城,接手城防,很多人这才知道沈犹龙降了崋!

  一时之间,似乎整个广州城都有些骚动。

  第一更。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