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0章 理想?没有,都是油车。_下班,然后成为摇滚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麦子善的音乐节结束后,粉丝们都回到了原来的生活。

  经历了几天的狂欢后。

  现实生活相比起来,实在是有点乏味了。

  正当他们期待着麦子善的新专辑时,才发现,有一张叫做成吉思汗的摇滚专辑,悄然登上了音乐畅销榜。

  去音乐节的都是死忠粉,实打实地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去感受现场。

  所以,当他们听完了成吉思汗。

  感受是一致的。

  “emmm,怎么说呢,有点意思,但意思不多。”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当个消遣的音乐听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他们的评论没能在网络上引起任何波澜。

  死忠粉跟一整个市场比,才几个人啊。

  成吉思汗登上了当月的专辑畅销榜第一名,销量达到了近七百万,相比于麦子善,只差了一步。

  整个百春集团在背后使劲造势,摆明了要打出来气势。

  许多媒体争相报道,评论区相当火热。

  于显超最喜欢的场景出现了:观众们拿李疾和麦子善相比。

  这正是他想要看的。

  而其他文娱公司,全部欲哭无泪。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忙活了那么久,顶多算是喝口汤……

  在成吉思汗登顶的那一刻,音乐评论界最出名的杂志,《音乐家》,头版刊登了文章。

  《论真正的摇滚特点:传播率,旋律,情绪——《成吉思汗》听后有感》

  作者是付光宇。

  全篇强调“传播力”的概念,认为摇滚之前是小流派,一是因为扛大旗的歌手没出现,二是因为所有的摇滚歌都缺乏传播力。

  传播力的核心是旋律,极为硬朗,可复制的旋律。

  观众们来听歌就是图个乐呵的,不是来看你歌词写的多好,多有深意的。

  摇滚乐总是想包装出来一点“深意”,恰恰是自己发展的最大障碍。

  如果摇滚乐能扔掉对“深意”的执念,才能走向辉煌。

  音乐家的评论文章,是极有引导力的。

  相当一部分人都赞同,百春集团旗下多名艺人全部转发这篇文章,用各自的粉丝引流。

  一时间,讨论热度很大。

  麦子善正和徐浩讨论纪录片呢。

  手机叮咚响了一下,低头一看,余静发消息了。

  发给他的正是音乐家的文章。

  余静:“又挂你了。”

  麦子善:“我都不认识他……,跟个狗一样咬着我不松口。”

  “哈哈哈哈嗝。”

  麦子善大致浏览了一下文章,皱起眉头。

  当初说摇滚乐没内核的是这个货,现在又说摇滚乐不要追求深意,而是追求传播力。

  什么变色龙?

  徐浩在一旁不紧不慢地说:“是有事吗?我们可以改天再聊。”

  麦子善把手机放回口袋里,“没事没事,我们继续,刚才说到播放形式了。”

  徐浩点点头:“传统的纪录片都是把播放权卖出去,但是这几年,纪录片也是不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