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19章 网络募捐_重生之投资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互联网真正开始对大选产生重要影响,远比人们认为的要晚的多。

  虽然克里顿在两年前的连任选举中,就采用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让选民了解自己的施政理念和竞选纲领,但此后的两次大选中,互联网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2000年竞选,小布石与戈尔仍旧采用了传统的竞选方式,双方都没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来维护网络舆情和进行网络募捐,只是各自设立了象征性的竞选网站来为自己拉票。

  到了2004年竞选,这时候互联网在PC端已经全面普及,小布石与约翰克里自然也加强了网络讯息建设,但由于此时尚未有超强影响力的社交软件,两人的网络宣传在后世看来极为敷衍,更多还是依靠网上门户新闻网站的宣传。

  互联网真正对美国大选起到决定性作用,还是要从08年的欧巴马开始。

  欧巴马不但采用了此前竞选者建设个人网站、给选民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拉拢选民,更在脸书、油管等社交和视频网络上注册了多个账号,利用网络平台对竞争对手麦凯恩展开全方位打击。

  除此之外,欧巴马还购买了google关键字搜索排名和水军,无论搜巴拉克欧巴马还是麦凯恩,排在上方都是对欧巴马的溢美之词和对麦凯恩的冷嘲热讽。

  最关键的是,欧巴马是第一个使用网络募捐并且大获成功的总统候选人。

  要知道,欧巴马之所以能够竞选成功,除了赶上政治正确的风潮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钱。

  2008年欧巴马的竞选募资创纪录的达到了6亿美元,是他前任小布石募集资金的三倍,而其中百分之八十五来自于网络募捐。

  可以说,欧巴马就是被互联网一手捧上总统宝座的。

  到了16年的竞选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互联网,川埔连提名都不可能获得。

  小额募款人是每一个竞选者又恨又爱的对象,这部分人如果不做上门募捐,无疑会丢票,或者他们干脆就不投票,做了上门募捐,成本又太高。

  而张晨现在提出,只要对这些人做电话和邮件拜访,同时辅以网络募捐的形式让他们捐款,可以再捐款邮件中加上募款链接,也在网络上做募款广告,投票人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网络付款的方式进行捐款。

  这样一来,原本懒得去银行汇款的小额捐款人只要鼠标一点,几十上百美元的捐款就能到账,降低了捐款的门槛和难度,提高了投票人的积极性,能称得上小额捐款的一次革命!

  小布石当然不可能预判到后世的发展,但政客的本能告诉他,这绝对是一条对他有利的选择,至于说有利多少,还是未知数,但只要有利,就可以做不是吗?

  只是。。。。。。这会不会违反竞选法?

  如果违法,给了竞争对手小辫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