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0章 魏王_三国演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不过乃聚集之狗羊,造不成多大伤害。今丞相大军在外,将军镇守邺城,身系天下,轻率出军征讨,即使平定,亦不足以显示威武。”

  曹丕遂遣将军贾信去讨伐,随即消灭叛军。

  叛军还剩一千余人,请求投降,众将皆道:“曹公下过令,凡被包围后再投降者,一律不赦免。”

  程昱道:“此乃战乱时之临时应变策略。今北方已基本平定,不能随便杀戮。即使要杀,也应当报曹公。”

  于是曹丕立即派人向曹操报告,曹操果然下令赦免不杀。

  其实曹操也很是伤脑筋,其每次出征,地盘中皆有反叛,若是按照曹操原本行事,那便是一个杀字到底。

  历史上三国为何人口减少如此快,便是此政策之功,但自从与杨锡竞争以来,曹操再不敢随意乱杀屠城,如此一来,倒是使北方人口,比原本历史上多了不少。

  曹操攒人口、修水利、行铁轨、造船坞,经过几十年,北方地区实力也却是比原本历史上要强大许多。

  贾诩等人在改革过程中,渐渐发现,封建帝制的一些规矩,给改革造成了许多阻碍,于是正月,以贾诩为首的改革派,向曹操建议,进魏王,加权威。

  他们认为曹操剑履上殿已然没有实质意义,必须全盘掌控了。

  曹操此时还打着朝廷旗号,自是不敢僭越。

  但贾诩道:“今各地公路、铁轨、水渠修筑皆日趋完善,又习得了杨锡的水泥、炼钢、造船、造车等重要技术,百姓思想日趋开化,原本礼教之道,已然不能惑治百姓,主公应提早准备。”

  曹操于是问计群臣,贾诩等以及几乎所有武将,皆表示赞成曹操进魏王。时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其官署有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这四人也赞成曹操进魏王。

  只有荀彧等少数极为认为,不管天下如何发展,却不能僭越汉室。

  曹操虽心中有些忐忑,但荀彧亲口说出不同意见,其也有些心中不舒服。

  正月底,曹操终于下定决心,进位为魏王,但其自然不可能自己请加,而是私下里命贾诩等名义上的朝廷文武,上表献帝。

  建安十七年正月二十五,因郭嘉已然辞去职务,曹操上表贾诩为改革令,总领改革事宜,此官位仅在丞相位之下。

  正月二十六,以贾诩为首的改革派,于当日早朝上表献帝,言曹操极天纪地,伊周莫及,宜进爵为王,请下诏加曹操为魏王。

  献帝大惊,环顾左右文武,不见了荀攸、荀彧、孔融等几人。

  原来这几人不赞成曹操此举,竟然称病不朝。

  献帝无所倚靠,贾诩等步步相逼,献帝只得故作镇定,下诏加曹操为魏王。

  曹操自然要三辞,如此面子上方过得去,献帝无奈,只得与曹操表演了一个上午。

  正月二十七,曹操以曹丕为魏太子,又请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

  在曹丕眼中,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曹丕对其极其信任和重用。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谋。

  至此,曹家比历史上早了数年进位,情况大是不同。

  为了锻炼曹丕能力,曹操命其总督全国屯田事宜,曹丕以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四人各行其是,将北方屯田更进一步,并于各地推广棉花、水果等经济作物,北方工业开始进一步发展。

  司马懿的春天终于来了。

  可以想见,若干年之后,曹操故去,司马懿为太子曹丕第一谋臣,那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于是有许多人开始私下结交司马懿,但可惜的是,司马懿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竟然不集党羽,这种行为,更是得到了曹丕认可。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