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4章 受打击了_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信使穿过草原到了柳城再转到右北平前线,虽然耽误了不少时间,但还是在最紧张的时刻赶到了。

  两封信到达关羽手中,一封是给曹操的。

  关羽这边无非是夸夸他干的好,鼓励鼓励罢了。

  曹操看到刘琦的信有些惊讶,根据路程来看,这封信最少是一个月以前,甚至是自己刚刚进攻幽州之时。

  难道刘琦真有料事于先之能?

  其实,只是刘琦传信的方式比较先进一些罢了。

  飞鸽?

  当然不是,还没练出来呢!

  就算练出来了,这么冷的天气往北方飞也是不现实的。

  打了那么多异族,灭了那么多草原民族,肯定是能捞到不少好处的。

  成群的牛羊马匹只是其中之一。

  鹰也是其中之一。

  这信件便是由鹰传递的。

  当然,这个方法并非来自北方的草原。而是来自西部大漠。

  赵云在收服西凉各羌的战斗中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群熬鹰人。

  由于西部土地贫脊,除了牛羊之外,粮食疏菜是远远不够人们食用的。

  百姓们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有其它的生活技能。捕猎便是最原始的生存手段之一。

  人类在进步,捕猎的工具和器械也都在展。

  就象其他地方的民族会训练猎狗一样。大漠中的人早早的现了鹰也是可以被驯服的。

  古代猎人没有枪械等现代的狩猎工具,所以经常用猎狗或驯化的猎鹰捕获猎物。

  鹰猎的关键,是猎鹰的调养、驯化。猎手们捕获野鹰后,便注入全部心血,精心喂养、细心关照,为鹰做皮绊、制眼罩,每天放飞、进行调驯。

  在驯化之前,要给鹰喂好吃的,使它尽快长得膘肥体壮。但这时的鹰膘是一种虚膘,要使它变成肌肉才有力量。驯鹰开始,先要给鹰拉膘,不但不给进食,还要给它洗胃。洗完胃再用热水给鹰洗澡,让它出汗。晚上再把鹰放在专门驯鹰的粗绳子上,鹰站不稳,而且还有人在下面不断地用棍子敲打绳子,绳子不断晃动,这样鹰就无法睡觉了,这叫“熬鹰”。

  鹰疲乏到极点,就会掉在地上,此时用清水冲洗鹰头,然后让鹰饮茶或盐水。这样没几天鹰就瘦下来了,有的鹰会饿得只剩皮包骨头,一点精神都没有。

  这时就开始驯化,用特制的眼罩戴在鹰头上,不让它看见任何东西,专门喂它一些兔子、鸽子、小鸟等动物肉,使它消除对人的恐惧和敌意感。接着就是让它进行捕猎训练。

  鹰的尾毛有十六根。鹰就凭这十六根尾毛调节起飞、制动、滑翔、下坠和捕捉猎物。训练时用线把这十六根尾毛一根一根地缠起来。羽毛之间的线不能太紧或太松,过紧了不能起飞,过松了它就会飞跑。在训练的场地上把兔子、鸽子用绳子拴住。一切准备好后,就把鹰的眼罩摘掉,这时猎鹰便去抓捕猎物,直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