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2章 天时、地利、人和_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政一手抓的特权。

  当然,周瑜也不是不明是非之人,等他在蕲春安定下来后,便一心训练兵士,将太守之职交了出来。这是后话,后面再讲。

  孙权走得很窝囊,也看清了世态炎凉、人心难测。之前口口声声说的效忠呢?他们效忠的只有自己的前途和家族的命运吧?

  孙权很感激韩当和凌统,如果不是他们誓死相随,怕是自己已经是光杆司令一个了。

  他也愧对程普,看到程普如死灰般的眼神时,他才明白谁是对孙家忠心耿耿的人。由此可见被他抛弃了的黄盖、凌操等人是何心情。

  当然他并未对周瑜报有愧疚之情,不但没有,甚至还有一些埋怨。

  如果周瑜没有带兵突袭秣陵,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就算是降,有更强的将领和战斗力,是否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呢?

  这下好了,刘备就给他留了三千亲卫,要去那偏运的交州与一七家兄弟争权夺利,前途未卜啊!

  当他带着吴夫人与几个弟弟失落地踏上未知之途时,才发现妹妹尚香与侄儿孙绍失去了踪迹。找遍鄱阳城甚至柴桑都未发现。

  行程已定,他也没有花更多的精力去导找。

  伤心的只不过是吴夫人和新晋为刘备宠妾的大乔罢了。

  不过刘备现在是江东之主,与大乔结亲,亦算是孙家的便宜亲戚。他为了安抚大乔,承诺一定全力收寻孙绍并视同己出。

  政权更替,物是人非。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刘琦当年提点刘备只想他能在中原地区牵制曹操及袁氏兄弟的发展,没想到他依然成了天下三分之一的一方雄主。刘琦也曾再三点拔提醒孙策,可惜年少有成的小霸王依然命丧于骄傲之中。

  曹操始终会成为一方雄主,刘琦从来没有怀疑过。就曹操的心计,曹操的魄力,还有他的能力,确实是东汉末年的佼佼者。

  现在看来,白手起家的人似乎更能坚守一份基业。

  刘备如是,尽得三州民心,仁义之名满天下。可谓人和。

  曹操如是,在纷乱的中原夹缝中越战越强,尽得天下富饶之地。可谓地利。

  刘琦身怀后世记忆,事事料于先,行为超越时代,纵横东西南北,未尝一败。可谓占尽天时。

  以当时的人们来看,确实是二刘一曹分别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但刘琦的核心团队才是真正的明白刘琦的先人一步的布局可不仅仅是为了抢占天时由东到西对中原地区的大包围和各路军团的驻防可是占了大的地利而尽早的变革已经让刘琦治下的各地趋于稳定,能在刘琦的新政下生存下来并壮大的家族已经接受了刘琦带领全民致富的新理念,从上郡叛乱被强势镇压后,这么多年没有一起叛乱和暴动发就足可以证明至少在他占领的地盘中也是占据了人和的。

  接下来的明争暗斗才是最为关键的,谁能笑到最后呢?

  大家都在为自己争取最大的胜利机会,三方势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犬牙状的关系暂时都没有人去打破。

  看上去三方都曾为盟友,又相互防备。谁也不敢率先发动战争,一方的强势必然会引起另两方的合作。

  曹操手握天子,为了平衡各方关系,假天子诏任刘琦为太尉,自己为司徒,刘备为司空,位列三公。正好应了天地人之势。

  除了挂着虚衔的最高官阶,曹操再领丞相之职,辅佐天子统领天下政事。进爵魏侯。

  刘备进升骠骑将军,统兵征讨四海不平之地。进爵吴侯。

  刘琦领大将军职,名义上是统管天下兵马,但是曹操刘备手中的兵他是不可能调动的。由于他早已是晋侯,侯爵已然是最高,而封王之事已被刘琦拒绝过一次,曹操只好退一步借天子之手封刘琦为晋公。

  三国之大汉重生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