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4章 谋定胜天_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再混到官方承认的越嶲太守,脑子和手段其实都是够用的。

  在小试了几个回合后,高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诸葛亮大军并非精锐,战斗力并不比己方强多少;诸葛亮部队所携粮草并不充余,要想维持这场战争,其粮草补给是个大问题!

  或许在粮道上动点手脚,眼前的大军便熬不了几天了!

  粮道……

  在益南的茫茫大山中,粮草运输确实是个大问题。

  山与山不一样,益南的大山其至不如秦岭、巴山山脉那样险峻,但这里树木丛草多,行军的难度虽比不上当年兵进汉中,但也差不了多少。

  丛林,防火攻是第一法则。道路崎岖倒没能难住天才诸葛亮。

  在做益州刺史的这两年,针对益州多山区,不利运输的问题,诸葛亮和夫人月英早就设计出了一种叫做“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以便民生。

  其巧思妙构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思维,能够大量地节省人力。只不过速度偏慢,其木质结构在使用中也颇有不便。雨湿路滑时很不方便,而且怕火。

  不过人类对火是很崇敬。

  尤其是少数民族。

  火神,是许多民族普遍崇拜的自然神之一。因为有了火,才使人类与动物界彻底分开,从而吃上了熟食,火在促进人类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火的应用,使人类较早地认识了它的功用以及和自身的利害关系,从而对火产生了敬畏之心,并当作神物加以崇拜。

  所以,在南中那广袤的丛林中,火是赖以生存的神明,是支撑人类文明的工具,却从来不是战争的利器。

  这给诸葛亮的南征提供了诸多便利。

  若蛮军真的不择手段,在丛林中用火的话,别说诸葛亮,就算当年徐庶带着主力也很难拿下那一大处区域。

  这是一种固定思维。

  高定也不会想着改变。

  不过,他也觉得自己凭借手中的部队和孟获留下来的常年生活在丛林的蛮兵便足已战胜诸葛亮了。

  不求全歼,把他打回去还是没问题的。

  ——————————

  战场形式,瞬息万变。

  高定在计划着如何逼退,诸葛亮却在算计着如何拿下高定,拿下越嶲。

  司马懿和孟获走后的这几天高定时不时的派兵出城与刘汉大军过招,他在试探并寻求破敌之策。

  同样,他的行动也给诸葛亮分析的机会。

  “叛军更换了指挥官!”

  这是诸葛亮这几天观察下来作出的判断。

  邛都并非没有影密卫设立的情报网点。但确实没有象中原地区以及江东地区长期经营以来布置的那么完善。

  而且以司马懿与刘汉势力多年的交手经验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刘汉势力在各地都有情报网络。所以他在出手反刘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拔出所以可疑势力。

  这也是诸葛亮南下后便很少收到从南中地区内部传出来消息的原因。

  临阵应变,是一个合格统帅必备的素质。

  很显然,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比高定高出的不只是一星半点。

  诸葛亮生性谨慎,他又怎么会不知道粮道的重要性?

  没有内部出来的消息,他又怎么会放过战场上的每一点每一丝信息?

  可以说,如果只要诸葛亮愿意,高定派出来的斥侯可能一个都回不去,更别说支打探刘汉大军的军情及粮道情况

  三国之大汉重生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