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8章 太史归乡_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三寸之舌说服田楷投刘备,留在刘备手下任职。

  田楷这人能力并不出众,只因是公孙瓒亲信,才得了个青州刺史虚名,他没那个能力治理一州。但在刘备早期也算是难得的一个可文可武的人才了。颇似简雍、孙乾之流。

  后来刘备地盘越来越大,人才越来越多,田楷又不如简雍、孙乾贴心,多少有些一技之长,就显得有些鸡胁了。于是便封他为东莱太守,守在东莱这个大后方的大后方,十几年不见升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罢了!

  也不能说人家田楷软骨头,除去各县执勤战备的官兵,黄县城中仅有守军千余人。面对登陆的太史慈大军,换谁也硬不起来。

  最主要对面领军的黄县土生土长的太史慈呢,年少时的轻侠好义早就让太史慈名满黄县了。加上这些年东征西讨闯下的名声,早就成了黄县父母教养孩子时口中的楷模了。

  况且三十多岁的人这时候正是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就连黄县官衙和守军的中上官员都有不少都是太史慈年少时的玩伴呢。

  就算田楷不想降,那也得扛得住身边人的轰炸才行。

  无奈呀无奈!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在公孙瓒、刘备手下都能混到高位,多少还是有些能力的。东莱再偏,一郡之守也是封疆大吏。至少他还是有些眼光的。

  刘琦高举汉旗,所向披靡,这天下早晚得归刘琦。早降晚降都得降,既然民意都倾向于降太史慈,自己何不大度一点?

  没有哪个战斗部队会随军带着许多治政人才的,正常情况下,新的任命下来之前,新打下来的城池都会沿用之前的官吏的。

  事实证明他赌对了!

  东莱各城重新挂上“汉”旗后,法正亲自上门请田楷继续担任东莱太守。只是这个太守再没了统兵之权。

  太史慈从中低层官兵中抽出部分将校,在东莱建立了冶安部队和守城军队。在将原来当地的部队收编至军中填补空缺。

  消息传到孔融耳朵里时,孔融顿时慌了神。

  让他当这个青州刺史本就是沿袭汉制让他做个监察的官员,平时悠闲地与一帮文人骚客一起舞文弄墨。

  这真碰到大事,他就不知道该咋整了。他手上也没多大权力呀,汉制下的刺史本就没多大权力。后来天下大乱,各地刺史拥兵自重成就了遍地的诸侯。

  所以后来,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治下的刺史又变成了汉制下的监察之职了。实际权利完全不如各郡太守,只是名声听起来好一些,再升便进入皇城中央了。

  青州两郡四国,平原郡换给了曹操,东莱太守田楷,北海相依旧由孔融担任,其他三国国相也都是青州当地名士。这些人倒是唯孔融这个圣人后裔马首是瞻,但同样的问题是,他们都不善军事。

  北海国、齐国、乐安国、济南国四国的兵力凑起来也不会有两万人。但是济南国正面面对张辽的十万大军,管亥都把青州的全部兵力调到东平陵,不可能还能调兵南援。

  孔融以刺史的名义紧急向齐国、乐安国调集守军至北海国布防。

  可援军还没到,太史慈大军便已进入了北海领土。所到之城,无人敢阻,各城守卫县令闻风而降。

  孔融不得已,领着手中不足万人的兵力屯在了都昌城,依靠潍水,妄图阻止太史慈大军西进。

  三国之大汉重生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