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初步规划(二)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池塘上游的入水口和下游出水口,潘阳设计了两座砖石结构的圆形箭塔,高约两丈,内分三层。

  塔顶设计为垛口式,加盖遮雨棚,可以安排人在顶端瞭望和防守。中层可住人歇息、生活,一周有六个射箭孔,也可以对外射箭防御。下层放杂物,设置有厚实的外开门,万一建塔底部受到攻击,还可以关门防御。

  这两座箭塔,建造所需的钱粮,由村中的公产中出。

  潘阳规划的作坊和店面,全都设立在溪水的北岸。所有店面、作坊的北墙一律是夹心墙,内外砌砖中心加黄黏土夯实,底宽六尺,顶宽两尺。墙顶高不得低于一丈三尺。

  据屋内地面一丈处开窗。外窗孔长三尺高两尺,该尺寸不得私自修改。其余三面墙以及之内布局,视各家作坊主的财力自择。

  跨溪建桥处相邻两作坊间,务必留空五步,备做通行道路。村前跨溪的桥梁只有四座,大池塘两端各设两座,出入村庄的通道要严格控制数量。

  其他相邻作坊之间留空不许超过三尺,允许以一墙相隔。如此,两个相邻的作坊还可以省下一道筑墙的成本。

  潘阳仅仅对所有作坊、店面临河的北墙,以及作坊之间相互的距离做了严格的要求。

  其他三面墙的做法,如门窗的开留,上梁架檩铺瓦面等等,一切都由村民们按照原来的规矩去做,他也不再做详细规定。

  除了新开设的文具作坊,其他作坊在村中多年前就已经是各家的产业,只是规模太小,不成气候。

  如今有了潘阳的规划,有了统一建造的标准,不少作坊主都在琢磨着如何将河边唐家的土地盘下,兴建作坊扩大产业。

  潘先生说了,如今的世道,做啥都有人买。不怕卖不掉,只怕做不出。潘先生有上古陶朱公的本事,不会乱说。

  这沿河两边的土地,大都属于唐家公产,唐家对外放风,只租不卖,租地兴建的作坊可抵地租若干年。

  建安五年的唐村很热闹,砖瓦窑日夜不停的在烧着,窑上的人工一律是各家轮流派出来的富裕劳力。

  除了做土坯,看窑火,搬砖,便是上山砍柴草,砖瓦窑烧柴草实在太快了,窑上做工的人一旦忙起来,就没有个日夜,但是可以吃饱肚子,还能赚到些许粮米回家,却是极为值得。

  为了能上窑,村民们的争吵天天不断,直差打破头了。

  建作坊做工,不是每个人都会砌砖或做木匠,但小工总是需要的,运气好的,总是能吃饱一天的饭,再赚到些粮米拿回家。

  时光荏苒,转眼农人们已忙完了秋收,眼见得环村的小河边,一家家的作坊,便参差不齐地立了起来,因不曾同时完工,便是豁豁丫丫不甚整齐。

  也有大片的空地没有砌墙盖作坊,许是地块未能出租,或许是店家、坊主家钱不凑手。亦有夏天太忙,须等到冬天才得空起大屋。各种没有盖好作坊的理由不一而足,亦不为人道哉。

  这个冬天,唐村的农人们闲不下来了。建作坊、烧砖窑、进山伐竹木。几个已建好的作坊,除了固定的长工,临时短工也不少用。

  全村到处都需要人。就连妇女也有事儿做了。

  建好了缫丝作坊的唐老蔫儿,正在四处招收愿意缫丝的农妇们,去他的作坊里做工。每日的钱粮许给的不少,除了一天两顿管饱外,每日还给半斤粟米。

  缫丝,有几个农家女人不会?去应招的妇人不少。但好像可以留下做工的并不是很多。

  听说贪心的唐老蔫儿,出了高出市价半成的价,把周边几个村儿的蚕茧都收来了,做好的生丝入冬以后,可能会卖到外地去挣大钱。

  据说是潘先生给赞划的主意,唐老蔫儿这是要发财喽!

  紧挨着缫丝作坊的纺织作坊还没有盖顶,把唐六爷的儿子唐宝急得天天骂人,眼见在木器作坊那里定的几十架纺织机已经做好,纺织的女工唐家都已经谈妥了,但做泥瓦匠的唐蛤蟆确是在入秋的时候大病了一场,连带着几个儿子和一帮徒弟,都无法好好做活儿。

  工场内少了领头的人,活路自然便进度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作坊的建造这一耽误便是一个多月,唐宝只气得七窍生烟也无可奈何。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