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9章 入主京师(四)_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钱维德将大槐树坊幸存的绝大部分百姓都叫出来,并进行登记造册后,刘嫂才回来,脸上却挂着泪痕。

  ‘那崋军士卒该不会欺负刘嫂了吧?’

  这是钱维德心中的第一念头。

  随即瞧见那崋军士卒跟在后面,背着二虎,再见刘嫂满身脏污却衣衫整齐的样子,又觉得不太可能。

  于是待刘嫂走过来,钱维德便问:“刘嫂,你怎么哭了?莫非大夫治不了孩子的病?”

  “没。”刘嫂摇头,随即擦了擦眼泪,笑着道:“我这是高兴的——崋军真在坊外安排了大夫免费诊病、施药,二虎已经看过病,喝过一副药了。你瞧,崋军的大夫还给抓了三服药呢。”

  说话间,刘嫂将右手抬起来,钱维德等人才发现她手里还提着三服药。

  钱维德的遭遇,以及大槐树坊的百姓对崋军信任度的增加、态度的改变,只是大崋接手京师后,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走走走,同去!”

  坊相当于后世的行政村(大队),设正九品坊正一名,从九品坊副1~2名,从九品纠察员、宣政员、防疫员各一名。

  在崋军的引导、帮助下,再加上人口已经不多,京师新的管理体系建立得十分快速,不过两三日,一份关于北京城现存人口的总报告便呈递到刘升的御案上。

  他还以为周延儒也被清虏带出关去了呢,没想到竟然留在了京师。

  “刘嫂都把药拿回来了,应该不假吧?”

  “平身。何事?”

  这些百姓肯出来,昔日钱氏父子名声较好固然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不少百姓都如刘嫂一般,因为生病或缺少粮食等问题,藏不下去了。

  另配备10~30名吏员。

  “那还等什么?咱们赶紧去领粥喝,别去晚了没了!”

  说了几句,很多百姓就自发地往巷子外走,去寻找崋军施粥赈济的地方。

  比如说历史上的扬州,原本也有八十万左右的人口,可经过“扬州之屠”后,就只有几十人幸存,何其令人嗟叹。

  另外也有少数百姓仍不信任崋军,继续躲藏着。

  刘升看到报告上最重要的一个数字,皱眉之余也不禁唏嘘。

  当然,这次初步的人口统计只包括北京内城、外城及城郭,并不包括更远点的乡村。

  很快,安骏就由侍卫带着进入武英殿。

  即便在崇祯年间,因为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以及一次次疫病,人口有所减少,但八十多万肯定是有的。

  刘升知道,最差的管理,也比没有秩序要强。因此在入主京师的第二日,刘升便下令,特事特办,在京师迅速委任一批临时基层官吏。

  连遭两次兵灾,竟直接锐减了十倍!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兵灾有时要比瘟疫、饥荒更加可怕。

  “参见陛下。”

  最后,崋军接手京师后并没有发现多少前明官员——据讯风卫传递

  请收藏:https://m.sou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